4月25日,学校进入网格化管理,他继续成为B1网格网格长,服务医学院学生,工作内容包括物资发放、核酸检测、网格志愿者排班。
病理解剖学:胃溃疡型病变病理学实验虚拟仿真教学课程病理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据介绍,人脑解剖与影像结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还将不断更新升级,加入更多全脑标本和脑断层标本,呈现出更优质、立体的效果,帮助医学生熟悉掌握更多、更全面的解剖知识。
数字脑则在高精度数字的人脑断层解剖和正常人脑的磁共振影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图像分割、三维重建和可视化技术,展示大脑结构在各层面上的形状、位置,仿真度高达100%。解剖脑以志愿者捐献的真实人脑进行3D扫描、建模而成。利用正常和病变人脑MRI多模态影像建模数据,虚拟脑将通过图像分割、融合、三维重建和VR技术,360度全方位地展示大脑的外形功能区及内部结构。除了面向医学院的学生,未来该系统也会面向脑科学工作者开放,为他们提供一个科普性学习平台。对此,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设计开发了胃溃疡型病变病理学实验虚拟仿真教学课程。
校园封闭管理期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弥补了实地操作的缺失,做到疫情下在线实验停课不停教。面对人体染色体标本制备、基因组DNA抽提、PCR扩增、产物的酶切鉴定、琼脂糖凝胶电泳五个实验,医学生将按照实验提示,进行实验操作,结合实验结果,判断遗传病所属的类别,并结合医学专业知识给出建议。为了病理解剖,他经常携带解剖器械往返于吴淞校本部和海格路实习医院——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今华山医院)。
同年8月1日出版《文摘》第2卷第2期(卢沟桥浴血抗战特辑),开始刊登斯诺的《毛泽东自传》,这是当时国统区所能见到的最早、也是最有力的客观报道毛泽东和延安生活的文章。1932年学校褒奖庶务主任齐云的银盾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中,日军先后于一月二十八日、二月二十日、三月二十日三次占领复旦校园,派宪兵把守大门,在图书馆设立指挥所,子彬院、女生宿舍东宫等被占用。我们要争取这样的校庆。我们要祝贺这样的校庆。
上医独立建院后,时局动荡下虽屡遭战火侵袭,但在颜福庆院长的带领下,上医始终以树立优良学风、培养高尚医德为重任,把爱国爱校的红色基因深深地刻入血脉,为人群服务的上医精神经久弥坚。谷镜汧耗费心血辛苦收集起来视若珍宝的病理标本也全部化为乌有。
抗战胜利后,1946年,重庆歌乐山的上医师生带着部分书籍和实验器材辗转回到上海,与留守上海的师生会合,开始校园的战后重建。文凭记录了张彝十三门功课的成绩、总分数、平均分、历年考试平均分和总平均分。庶务主任齐云(字景贤)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学校财产。其中,江苏省立医学专门学校(后更名为江苏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校址苏州。
《毛泽东自传》翻译发表后,轰动全国,此后还出了单行本,一再重印。全套《文摘》杂志1937年1月,孙寒冰等创办《文摘》杂志。1927年,国民政府颁布大学区制,明令将原国立东南大学、河海工程大学、江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以及南京工业专门学校、苏州工业专门学校、上海商业专门学校、南京农业学校等9所公立学校合并,组建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文凭上半部印有慈禧太后上谕,谆谆以端正学风为训,四边各缀有双龙戏珠图案,复旦公学四字分别位于四角。
在优良学风影响下,复旦学子树立起为人民服务思想,坚持走又红又专道路。担任校长后不久,陈望道就在全校大会上提出:我们第一不要把马克思主义放在科学之外,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科学,而且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科学,是一切科学、一切工作的科学,对于一切科学、一切工作都有指南作用,它能帮助我们高瞻远瞩,勇往直前,能够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1939年,上医部分师生携带教学用仪器设备、图书教材、标本、药品等内迁昆明白龙潭,后又迁往重庆歌乐山,坚持办学,弦歌不辍。1919年5月6日,复旦大学国文教授、《民国日报》主编邵力子把北京发生五四事件的消息带到复旦大学,学生敲响这口校钟,在上海掀起了声援北京学生的运动。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吴淞校舍毁于日寇炮火,谷镜汧从一片废墟中抢救出劫余的标本切片和解剖器械。10月,临时校舍落成,上医的教学与临床工作重新步入正轨。该显微镜及其装具由谷镜汧教授的儿子谷伯起教授捐赠。在返沪途中,满载贵重仪器、教学器材、标本、药品、档案、图书、教材、账册等共计74吨物资的船只着火后在云阳、奉节交界处失事沉没,上医损失惨重。1932年7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独立建院,更名为国立上海医学院,院长由颜福庆担任,时任教育部部长朱家骅为其颁发任职聘书。这张珍贵的任职聘书是由颜福庆院长的孙子颜志渊先生捐赠。
1958年5月27日,陈望道为复旦大学53周年校庆题词:没有一个学生不是又红又专,是我们复旦大学最大的校庆。接收了江苏医科大学的校舍、器械设备、档案、图书资料等,在此物质基础上,颜福庆、乐文照、高镜朗等上医创始人开始筹建医学院。
因上医吴淞校舍及卫生模范区此前在一·二八事变中被日军炮火摧残,故颜福庆决定另在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西首购地,建造四层临时校舍两座,并重新在浦东高桥设立卫生模范区。这是我国第一本文摘类杂志,不久风行全国,不到半年,销量即达16000余份,创当时我国杂志行销的最高纪录,被誉为杂志中的杂志。
苏步青学术手稿《涂鸦集》《涂鸦集》是一部由苏步青亲自整理成册的学术手稿,共六卷。这份珍贵的题词由郑宝恒先生捐赠。
这台显微镜及标有江苏公立医学专门学校置皮花科字样的装具,跟随谷镜汧教授大半生,经历了百年风雨。部分标注也反映了论文数易其稿、反复修改而成的过程,如1963.1.13初稿,2.11第2稿,2.20第3稿,2.28最后修订稿,可见苏老在学术上深思精研、日臻化境的钻研过程。银盾上铸的文字是:民国二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日本兵寇上海,本校校舍于二月二十日被占,至五月二十八日收回。谷镜汧一边教学,一边筹建实验室,培养病理技术人员。
这张珍贵的文凭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张首晟(张彝之孙)校友在2005年复旦百年校庆前夕捐赠。因为有太后的懿旨,所以文凭以黄色为基调,备极富丽堂皇。
苏老在每篇论文的首尾处都亲笔标注了成文时间和地点,如 1939年6月9日的论文写成于广西宜山1940年3月27日的论文写成于遵义,此期正值浙江大学从杭州一路西迁,是苏老在抗日烽火岁月中坚持学术研究的见证。钟体阴文刻复旦大学校钟 民国五年冬置字样。
卷一至卷五,系1927年至1966年撰写的数学论文初稿或修订稿。这是学校奖给他的银盾。
复旦大学档案馆 制图:实习编辑:章一诺责任编辑:李斯嘉。陈望道为复旦大学53周年校庆题词1952年,陈望道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倾注了大量心血,曾多次引用毛泽东提出的又红又专作为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理念,要求学生既要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远大理想,又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函请颜福庆、乐文照、牛惠生、高镜朗前往接收江苏医科大学,改组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即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并指定吴淞前国立政治大学校址为医学院院址。1913年11月13日,该校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开的尸体解剖。
庶务主任齐景贤先生不避艰险,备着勤劳,特赠银盾,以嘉忠勇制图:汪祯仪实习编辑:章一诺责任编辑:李斯嘉。
警示案例1疫情封闭期间,某高校一学生在排队等待核酸检测过程中违反要求逗猫被抓伤。警示案例2某市通报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某高校在校学生。
但仍然温馨提示各位师生:猫猫可爱,也要保持距离。6月6日,复旦校园进入新一轮准封闭管理第二阶段。